经开区企业“永济电机”为现代都市注入澎湃新动力-凯时尊龙官网app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装备领军企业,永济电机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坚持轨道交通电传动核心技术的经开纵深研究和市场应用的横向拓展,持续走技术专业化发展道路,区企不断拓展以轨道交通、现代新动风力发电为核心,都市工程机械装备、注入工业电驱业务为支柱,澎湃供电系统、永济电机电力电子等多种新产业为支撑的经开业务结构,勇担“链主”责任,区企以绿色和智能化电气系统技术创新不断为“国家名片”注入新动力。现代新动
创新驱动发展 争做原创技术策源地
5月10日,都市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注入中国中车发布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车,澎湃其强劲的永济电机“绿色”动力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氢能是一种清洁、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获取方式多样、制取和使用过程清洁等特点,是国家推进“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新型能源选择。目前,氢能技术已在中车交通类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永济电机”牵引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投入运营,氢能源市域列车牵引系统正是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聚焦轨道交通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的最新成果之一,真正实现“零排放”。
坚持绿色高效智能可靠的研制方向,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不断推进电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创新升级。近年来,“永济电机”牵引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下线;牵引“绿巨人”驶入雪域高原;牵引京张智能高铁服务北京冬奥;牵引“复兴号”和“澜沧号”动车组联通中老铁路,助力中老铁路成为沟通世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文化融合的“友谊之路”“幸福之路”。从“绿皮车”承载时代记忆到“复兴号”奔驰祖国大地,高铁动车成为新时代“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以核心技术的创新迭代不断擦亮“国家名片”。
依托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拓展,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成为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定点研制企业,其产品应用于国内30余个城市的200多条城轨线路和国外8个国家的20余条城轨线路。2022年12月公司成功中标西安地铁8号线地铁车辆电气牵引系统订单。近日,该项目的高频辅助电源系统开始调试,这是为列车空调及其他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绿色核心装置。通过利用高频dc/dc变换装置取代传统的工频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采用igbt软开关和变流器集成设计技术,实现了辅助电源系统的小型轻量、高效节能。以地铁一条线80列车评估的话,采用这款高频辅助电源系统,一年可节省电费800万元左右。
聚焦低碳智能 为城市提供“绿”动力
2022年12月28日,哈萨克斯坦borey项目及et项目全部机组顺利全容量并网,标志着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迈入中亚市场的第一步取得圆满成功。这两个项目都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具有“全球第二大冷都”之称的阿斯塔纳市城郊,共安装30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50mw,是迄今为止中亚地区最大容量项目,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了30台自主研制的5.0mw双馈风力发电机。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为当地带来6亿度清洁电力,约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为当地居民优质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这是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践行风电“两海战略”,推进海外市场发展的又一次新突破,同样也是公司助力“一带一路”的全新实践。
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展会现场,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双赛道双集群”发展新格局板块,展出了全球最大功率等级20mw海上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它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发设计,是中国中车在清洁能源领域引领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公司紧紧围绕中国中车“一核三极多点”战略布局,不断迭代推出产品质量更高、度电成本更优、更加绿色智能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在了风力发电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前列。
作为中车风电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从1998年开始涉足风电业务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风力发电机产品600kw—20mw功率等级全覆盖,具备全系列风力发电产品研发及配套能力。截至2022年底,累计为全球市场提供各类型风力发电机50000余台(约100gw),产品分布全球1800多个风电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凭借风力发电机产品,公司获评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强化区域合作 勇担产业链链主责任
2021年10月,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被授予西安市轨道交通产业链“链主”单位,为西安打造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勇担“链主”责任,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挥延链、强链、补链作用,加快绿色和智能化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持续加强在陕供应链建设,与省内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合作,致力于构建中车绿色智能化电气装备产业集群。
4月27日,在陕西轨道交通集团、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的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揭榜挂帅”首批项目启动仪式上,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成功“揭榜”《基于安全导向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牵引系统应用研究》等5个项目。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积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搜索
-
-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友情链接
-